克罗地亚籍教练伊万科维奇离开中国男足后很少公开露面。但最近在一次采访中,他再次被问及了中国国家队的问题。因为不再是中国队的主帅,他说话更加随意开放。当谈到中国球员时,伊万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跑动量不足。
伊万表示:“跑动量一直是一个难题。比如,张琳芃在对阵新加坡的比赛中只跑了不到10公里,然而他已经是全队中跑得最多的了。而现在的标准是每场比赛至少跑11到14公里,这种差距会在比赛强度和比赛质量上产生影响。”
伊万的言论曝光后立即引起外界广泛讨论。绝大多数中国球迷认为,虽然伊万对中国球员的批评有些刻薄,但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以下是一些个人观点。
首先,伊万提到的“跑动差距”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客观数据支持的。在现代足球体系中,跑动量早已不仅仅是“体力好坏”的体现,还反映了战术执行、比赛投入度和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与欧洲球员相比,中国球员的确存在跑动量不足的问题。伊万在这一点上说的并没有错。
其次,中国球员为什么会存在跑动量不足的问题呢?这涉及到多重因素交织的深层次问题。从训练角度来看,长期以来中国球队更注重技术训练,而忽视了体能储备和高强度间歇跑等基础。这导致很多球员在比赛中要么“想跑但跑不动”,要么“跑起来效率低下”。
此外,从中国超级联赛目前的环境来看,比赛节奏和对抗强度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限制了球员的跑动能力提升。长期处于比赛节奏较慢的环境中,球员的身体和心理逐渐适应了低强度模式,这会导致他们在高强度比赛中出现双重不适应。有些球员在比赛中会出于担心受伤影响职业生涯而保守地降低跑动强度,这种行为虽然降低了受伤风险,却也削弱了他们的竞技精神。

总之,尽管伊万的批评听起来刺耳,但却直击了中国球员当前最大的短板。面对这一问题,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你认为伊万的看法正确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